一点点“还原”记忆中的家乡年俗!“客籍”华侨留梅过了个别样“客家年”
备年货、还原贴福、点点挂姓氏灯笼、记忆家乡九游吃年夜饭……百节年为首,年俗年过年是客籍客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梅城里的华侨春节,各家各户张灯结彩,留梅红红火火辞旧迎新。别样今年,还原不少留在家乡过年的点点海外华侨也加入了行列,他们一点一点“还原”记忆中家乡的记忆家乡传统年俗,在过个浓浓“客家味”的年俗年“客家年”中,感受切切乡情。客籍客
敲锣打鼓辞旧岁
“挂灯笼啦!”大年二十八,留梅九游随着澳大利亚华侨陈裕华的一声“吆喝”,陈裕华位于雁洋镇的家里开始忙碌了起来,老少齐上阵,挂姓氏灯笼、贴对联、摆年货……屋里屋外装饰一新,红红火火迎新年。
除夕当天,邻居亲朋相聚一堂,陈裕华和儿子亲自“挂帅”,敲响锣打起鼓,"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锵……"锣鼓声此起彼伏,洋溢着浓浓的过年气氛。
陈裕华喜欢在家乡过年。他祖籍梅县区雁洋镇塘心村,是一个梅城出生梅城长大的地地道道“客家细哥”,自2004年移居澳大利亚墨尔本,至今已有18个年头。他告诉记者,几乎每隔三五年,他都会趁着过年回一次家乡,感受孩提时的家乡年味。
“记忆中小时候每逢过年,敲锣打鼓是必不可少庆祝新年的方式。以至于现在过春节,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我总是习惯性地敲上几声锣,打上几下鼓。”陈裕华感慨地说:“鼓声起,年也就到了!”说罢,陈裕华手持鼓槌,“招呼”妻儿继续开启新一轮的“迎春演奏”。
(林翔 摄)
伴随着阵阵热闹的锣鼓声,记者环顾陈裕华家中发现,客家年俗“元素”随处可见。从大门口悬挂着的姓氏灯笼,到桌面上摆放着的馓子、芋圆、南瓜圆等客家年货,无不一一洋溢着浓浓的客家年味,“这些年货是年前我去老街购置的,过年点亮灯笼是我们客家人的习俗,这些客家小吃更是家乡过年的味道,每一样都有特别的寓意。”陈裕华随手拿起一块馓,放进嘴里,笑着说:“过年就是这个味”。
年夜饭上,吃一口咸香的盐焗鸡,碰一杯甜甜的娘酒,陈裕华把记忆中小时候过年父母会准备的家乡美食“照搬”上桌,他希望以这样的方式,增强子孙后代对家乡的认同感,让这些从父母辈传下来的客家传统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挥毫泼墨迎新春
(林婉萍 摄)
“新年好啊!来添个福。”刚走进美国华侨管竹林的家中,正在书房为朋友写春联的管竹林向记者展示他刚完工的“福”字。
因为疫情,管竹林留在了久违的家乡过年,真切感受了一番家乡的过年热闹气氛。“我去老街赶集买年货,以及准备除夕敬祖公的祭品,到处张灯结彩的,人们个个喜笑颜开,忙碌过年的样子,这是我在美国没能感受到的,可惜我的妻子和孩子今年没能回来。”管竹林遗憾说道。
练练书法,写写对联,给朋友添福加禄。在准备给自己家贴对联时,爱好书法的管竹林在朋友的“怂恿”下,萌发了为亲朋“写春”的想法。为此,他特地去买了各式各样的春联纸,以及小中国结和小红绳等装饰品,开始在自己的朋友圈中“接订单”,用墨香写下祝愿,为亲朋好友送福。
敬祖公,缅怀先辈荫后人。管竹林说,他自1986年出美国留学,多数时间都在国外,但只要回家乡过年,他都会按照年俗,回老家敬祖公,祈福后辈平安顺遂。“我们总说,上祠堂,一炷香,敬祖公,子孙后辈福绵长。这是每一个客家人对根的一种执着。”管竹林告诉记者,他还主持重新修订了梅县管氏族谱,目的就是让管氏子孙不管走得再远,都能寻到根。
“过年啦!你们那边怎样,年夜饭吃了吗?”除夕夜,与梅州亲朋一起“围炉”的管竹林不忘跟远在美国的妻子和孩子打上一个微信视频,让他们一起感受家乡年的味道,同时也向他们表达思念。“虽然传统的庆祝形式变了,但团聚、祈福与庆祝的内核是不变的。只要过年过节能看到家人,嗅到乡愁,我们都可以找到寄托。”管竹林如是说。
文/梅州日报记者:林婉萍
图/梅州日报记者:林翔
编辑/剪辑:罗欢欢
- ·国内首条跨境电商低空物流跨城航线落地穗莞
- ·天全地税 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 ·省委社会使命部在清远睁开“绿美兴村落”主题植树行动
- ·陈诗怡:从案头到田头,架起帮扶的桥梁
- ·又遇见“对”的人!广州特警第二次下班路上“擒”回在逃人员
- ·点赞!肇庆上榜9个“粤字号”农业品牌立异培优实际点
- ·盘活村落子资源资产应看重零星集成丨2025一号文件系列评③
- ·英德市大湾镇:焰舞麒麟闹元宵,共绘乡亲夷易近俗情
- ·2025年湛江民生实事出炉 湛江海湾大桥7月起免费通行
- ·打造研学新标杆!南沙都市农业试验园宣告50多门课程
- ·“请到广东村落子过小年”短视频征集美满收官!一起感触广东村落子的“赛博春节”
- ·定了!首届世界无人机足球锦标赛今年11月在上海举办
- ·广州多地出现短暂停电,供电局:因电压波动影响,已恢复正常
- ·代表通道丨周云杰:人工智能是中国企业的时代机会
- ·砂梨、柿子种植技术教学|绿美广东,村落子种果树
- ·就差挥老拳了:白宫这场骂战震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