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传统产业如何“老树”生“新花”?
可实现睡醒无异味、老树不口干舌燥、惠州何生不头昏脑涨等效果的传统产业j9新风空调,可用光能和Type-C充电且叠加了红外、新花蓝牙和麦克风功能的老树遥控器,超薄可折叠的惠州何生电磁炉……不久前闭幕的第135届广交会上,众多展现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高技术含量满满的新花“惠州制造”创新产品亮相,吸引了不少客商前来采购。老树
在惠州这一万亿级工业大市,智能家居的惠州何生流行,让传统家居行业跨入了新的传统产业赛道,重新焕发活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提质、增效,才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惠州,蹚过岁月长河的服装、制鞋、家具等传统产业,在新质生产力的助力下积极迈向“新”路,让产业“老树”生出“新花”。一场新的产业跃迁升级,正在惠州传统工厂的车间陆续上演。
上云用数
服装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宽敞明亮的厂房里,在各种控制系统的协调配合下,衣架进进出出,被准确送入指定的工作站;工人完成本工位的工序加工后,系统准确记录产量、工时,按照设定的工序要求优选进入下一个工位……
这是佳都惠州制衣有限公司(下称“佳都制衣”)经过数字化升级改造后的生产车间一幕。在位于惠州市博罗县的这家企业里,投入1500多万元建设的全新智能吊挂包装生产线,减少了原本需要人工搬运的环节,依靠电脑自动分配并提示衣架分配速度,衣服不落地,不易脏、不遗漏,生产效率比以往翻了一番。
从外观上看,佳都制衣的厂区显得有些陈旧。佳都制衣总经理张林清告诉记者,工厂从2008年落户博罗,从小小的代工厂起步,如今已与12个国内外运动品牌建立合作,为其设计和制作运动服装。目前,佳都制衣在国内同类企业中市场占有率达到近25%,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梭织类服装生产企业。
80公里之外的惠城区三栋镇,广东立冠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立冠科技”)正在面向像佳都制衣这样的服装企业,定制数字化升级的解决方案。
走进立冠科技,程序员忙着写系统升级迭代的代码,硬件设计师绘制着最新的智能吊挂系统零部件图纸,研发人员正在调试最新的产线平板显示器设备。
在这家专注于为服装生产行业提供软件管理平台和智能化运营方案的科技企业里,超过一半员工是研发技术工程师。他们的技术改造方案,让越来越多服装企业实现“上云用数”。
纺织服装行业是惠州传统优势产业。这一行业的兴起,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彼时,依托毗邻港澳、交通便利及劳动力充裕等优势,港、澳、台商纷纷进入惠州,办起了“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技术门槛低、劳动力密集型的纺织服装制造业,迅速在惠州市区和沿江、沿海乡镇拔地而起。这些年来,惠州形成了以平山镇、水口镇、园洲镇等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专业镇,以及富绅、真维斯等本土服装品牌。
不止惠州,放眼全省,纺织服装业也是不容忽视的传统支柱产业和民生生产产业。2月17日,广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动全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走时尚化、高端化、品牌化、数智化、低碳化、国际化和总部经济集聚地、创意设计策源地、服贸会展新高地的“六化三地”高质量发展道路,培育世界级先进纺织服装产业强省,争取到2025年底纺织和服装产业营收达到7000亿元,到2027年底实现翻一番。
“现在服装行业的利润已经相对微薄,再不进行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企业就有可能被市场淘汰。”在立冠科技总经理苏洪强看来,未来,像服装生产这样的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只有综合运用云化、智能化、数字化、AI等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才能保持竞争力。
标准升级
捕捉新兴技术“洋流”远销出海
转型升级的迫切感,在惠州的服装、制鞋、家具等传统产业早已扩展开来。
今年1月,惠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支持家具、服装、鞋业等传统制造业加快数字技术改造,把规模做大、技术做优、品牌做响。
拥抱新质生产力,对于企业多、规模大、从业人员多的传统产业而言,必然是“惊险的一跃”。
有着5600多家鞋业及配套生产企业的惠州市惠东县,正在经历这一跃。“山”的那头,是重拾荣光的“中国女鞋生产基地”品牌。
从1981年造出第一双女鞋开始,惠东制鞋业现已过不惑之年。如今,这里每年出产约9亿双鞋,产值达340多亿元。
40年的产业成长之路并不全是光鲜。在鞋业起步之初,由于缺乏标准工艺和材料,惠东产出了大量“礼拜鞋”——只能穿一个星期的鞋子。质量之低劣,让惠东鞋商渐渐失去了订单。1994年,惠东新星鞋业负责人邱天宁率先从台湾引入了流水线,开始了标准化的现代生产模式。时至今日,邱天宁依然认为那是最正确的选择:“虽然生产成本上去了,但是订单回来了,这是最重要的。”
然而,品牌意识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本土鞋企,始终未能摆脱在产业中低端环节徘徊的困境。标准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改造迫在眉睫。
检验检测认证是产品迈向标准化的第一步。2020年5月,国家鞋检中心在惠东县正式揭牌运作。这是全国第五个,也是目前唯一落户在县一级行政区域的国家级鞋类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以往这样的“国字号”检测,必须送到外地进行,如今在家门口就可以完成。这也意味着,惠东鞋业标准化生产有了“国家级”标尺,产品出海之路更加顺畅。
在全球市场的浪潮中,一些鞋企敏锐地捕捉到了新兴技术的“洋流”。惠州龙源鞋业有限公司(下称“龙源鞋业”)就是其中一家。
人们网购鞋子总是容易遇到尺码不合适的问题,有没有可能在线量身定制呢?带着这个问题,龙源鞋业引进了智能三维建模定制系统,创建3D小组,开始在鞋类定制产品中使用3D建模技术。“3D建模可以快速地采集用户足部的三维形态特征参数,用户只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款式、色彩、材料,就能立马建出模型来。”龙源鞋业经理王学忠介绍,鞋款设计确定并生成订单后,半天内就能制作出一双个性化定制的鞋子。
3D建模技术提高了设计准确率,也实现了成本的有效管控。凭借新技术赋予的成本和效率优势,龙源鞋业迅速成长为当地规模最大的鞋企之一,年产超400万双鞋,产品远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走向高端
智能家居被赋予更多“人性”
钉橡筋、车皮、扪皮、质检……在位于惠州市博罗县的惠州左右家私产业园二期项目,一块普通海绵变身一套成品沙发,需要经过100多道工序。每天,这里有大约200套软体家具产出,销往国内外。目前,这一产业园已经成为深圳市左右家私有限公司(下称“左右家私”)在国内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年产值超10亿元。
“除了绿色化升级,未来的家居还应该具有高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特点。”左右家私常务副总裁余卫中介绍,近年来,左右家私的产品研发开始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为此,二期项目专门建设了数据中心,用于辅助家具产品的研发。
和左右家私一样的家具企业,惠州共有3300多家,年总产值约850亿元。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加持下,这些传统家具产品正在被赋予更多“人性”。
汽车驶入自家车库,私人管家模式自然开启:在华为鸿蒙系统的支持下,家庭智能门锁自动识别,开锁迎接主人;打开家门,灯自动亮起,音乐自动响起,越来越“懂你”的智能家庭影院、智能沙发,让你一天的疲惫烟消云散……在九联科技惠州总部“鸿蒙生态实验室”,可以沉浸式体验未来科技生活方式。“我们坚定看好国产的操作系统,所以加码投资‘鸿蒙+’生态圈。”九联科技董事长詹启军说。
这是惠州传统制造业向“新”而行的缩影。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过去一年,惠州新增1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累计54家。此外,还新增了15家国家和省智能制造示范企业、2个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项目、9家省级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企业。
今年3月,《2024中国民营经济产业集群研究报告》发布2024年中国百强产业集群名单。惠州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连续两年上榜。
其中,在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领域,惠州已形成从玻璃基板、基础材料、面板、显示模组、核心组件到整机制造的完整产业链,集聚了TCL王牌、TCL华星、旭硝子、九联科技、高盛达等超100家产业链企业。2022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惠州市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入选。
新质生产力赋能之下,包括传统产业在内,惠州制造业的技术“含金量”在不断增加。最新公布的2024年一季度经济报显示,惠州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5.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9.2%。在这些产业中,智能网联汽车产值增长31.1%,超高清视频产值增长19%,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产业生力军正蓬勃发展。
专家问策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
“借船出海”闯出新质生产力新蓝海
对于惠州来说,传统产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稳住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从现有的数据看,惠州乃至广东,能够维持亮丽的外贸成绩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离不开传统产业构筑的基本盘。这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先立后破”。
不过,单纯依靠传统产业,无法支撑高质量发展。而在惠州,虽然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但是比重太小,尚不足以主导经济增长大格局。因此,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才能真正构建产业新支柱新体系。
新质生产力代表的是更高水平的业态和更高的技术含量。传统产业要转型升级,最常见的路径是“借船出海”。简单地说,就是在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工的过程中,对标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高端产品需求,就地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从而实现产业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型。
从根本上说,发展新质生产力最原始的路径,还是要依靠内需的拉动。因此,从长远来看,对于制衣、制鞋、家具等一般制造业企业,只有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能,以订单需求为牵引撬动产业转型升级,在面向全球的市场竞争中确立新的竞争优势,才能走得更稳、更远,闯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蓝海。
【采写】南方+记者 廖钰娴
【统筹】李卓 何山
- ·1件清代花瓶险被偷运出境,幸被萝岗海关及时拦下
- ·用纸笔传递见闻,“火焰蓝”身后坚实的后盾!她,是2020消防救援队伍优秀女消防文员
- ·注意!梅州森林火险预警升级为橙色!防火切勿放松
- ·“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志愿服务西部期满后,梅州丰顺阿妹朱碧珍选择留下...
- ·最高奖励800万元!广东构建全链条人工智能应用生态体系丨发布会看广东
- ·梅城春色藏不住!树木换新叶, “补绿”来迎春
- ·全国两会·梅州声音丨李杏玲受访谈教育惩戒权:教师要敢用、善用、慎用
- ·2021年春运收官!梅州发送旅客72.33万人次
-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4月2日起对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
- ·《2021年梅州市工业互联网三大行动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实施
- ·插花聚餐、爬山踏青...梅州这些高速服务区“3·8”活动精彩纷呈
- ·守护公众“钱袋子”!梅州市金融工作局开展“3.15”宣传活动
- ·又遇见“对”的人!广州特警第二次下班路上“擒”回在逃人员
- ·重磅!粤东医院入选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获3亿元建设资金
- ·2020年度梅州十大原创歌曲、年度新锐歌手揭晓!梅州流行乐坛,与时代同行!
- ·167人落网!梅州警方端掉12处“转转麻将”赌博窝点,别再碰了
- ·珍惜这个春暖花开的周末!下周寒潮来袭,气温大起大落忙“变脸”
- ·梅州A股上市公司股票一周盘点丨梅州公司股价波动大五跌四涨 博敏电子涨幅最大嘉元科技振幅最大
- ·扩大就业、增加学位…@梅州人 未来5年,你的生活将发生这些变化!
- ·终于来了!快来领取你的电子健康码!可在梅州25家医院实现“一码就医”
- ·看风使舵、活化运用,让修筑成为详尽村落子新手刺
- ·春风吹“醒”了睡莲!
- ·省民协八届六次理事会暨2021年全省民协工作会议举行 梅州市民协和莲塘村获颁证或授牌!
- ·关爱“耳”健康!3月3日全国爱耳日,梅州开展了这个宣教活动
- ·商务部:对原产于日本的进口间苯二酚继续征收反倾销税
- ·这份省级名单公布,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榜上有名!